存活期与生长期
看书到一半,带着近乎“失语”的低落感,希望写个阶段性成果,给自己,更给近来没太联系的朋友们。存活期,是我来比读书至今的9个月时间;生长期,是盼望中的接下来3个月。1年光景,不短不长。
9个月来,有哭有笑,前者更多。想放弃,想找退路回到过去,却发现当你自己无力的时候,都不再能自己做主。那个在泥泞里行走的车轮将不是自己,而是自己心中未灭的火焰、未解的疑问,自己这个人只是泥土中的车辙和狼狈。具体说,9个月,我还好好地活着。几番考试和学习下来,我勉勉强强求得存活。都说第一年是最有挑战的,因为研究方向本身的特点,“文化差异”这个概念对于我,它不是蜻蜓点水般的口头禅,而是切实的冲撞和窒息感。多种语言的挑战和我经常独自一人的生活无法融合。于是,终于,挂了一科。老师说在语法和词汇都很棒的情况下,因为我不愿意跟其他欧洲人讲法语,所以那些知识不能在我的交流中起作用。坦白讲,一直做学生的我是不经常挂科的,要面对已是不易;这样拿出来说给别人听,真的是不易。而且最讽刺的是,一个研究文化“交流”问题的我,居然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能与人“交流”。很犯贱地说,我自己的这个过度阐释本来是为了自嘲,后来也实实在在伤到了自己,真的不想跟人说话,任何话,情愿“失语”。9个月,就这样结束了。不管学到多少、体会到多少、调整了多少,我在这里给自己的结论是:勉强存活。本来有多次回国探亲、休息的念头,但夏天会有好友来欧洲。无论如何,见到他们,就是情感的安慰。回国的盘算,暂且明年。